12月1日,緬甸總統吳登盛(右)會見到訪的美國國務卿希拉裡·克林頓。 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12月2日訊/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希拉莉)時下對緬甸的訪問,標誌著緬甸的外交情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美國對緬甸的政策是否從此就不可逆轉,取決於緬方政治和經濟政策的演變以及美國對這些轉變的認同程度。

  儘管如此,美國對緬政策的轉變,誘導了其它參與制裁緬甸國家的政策轉變。例如,日本政府已宣布將恢復對緬提供經濟發展援助。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以及商業銀行對緬甸的經濟政策也會隨著制裁大勢的鬆動而變得更有利於緬方促成走出對外經濟困境的努力。西方跨國公司回到緬甸市場的國際政治空間也得以擴大。

中國在緬利益會受損嗎?

  緬甸外交情勢的這些變化,是否像國際媒體輿論所說,就意味著中國的利益受到了損害?

  就緬甸局勢變化過程中的中國利益而言,沒有比中緬邊境的穩定與發展更高的利益。近幾年,中緬邊境地區,出現了一些動蕩。2009年8月的果敢事件,2011年8月緬甸政府軍與克欽幫武裝的衝突等事件,都直接危及了中國的邊境地區安全局勢,邊民人身安全受到了損害。2011年10月在泰國境內的湄公河流域發生了中國籍船舶和緬甸籍船舶遭劫,十多名中國籍船員不幸喪生的事件。雖然事件的發生地不在緬甸,儘管事件的真相尚未查清,包括緬甸在內的金三角地區毒品生產和販毒的重新泛濫是不可排除的環境性因素。中國的利益受到了損害,邊境地區的安全局勢在惡化。

  中緬邊境地區安全局勢的惡化,原因很多。其中也包括跨境貿易和商業活動中,來自中國的一些商人的作為(特別是通過賭博、色情而呈現的“炫富”現象),直接傷害了無辜中國公民在緬甸社會得到有效保護的當地群眾基礎。

  從來自緬方的結構性因素看,中央政府沒能有效管理和經營其邊境地區,是重要且直接的誘因。而緬甸境內的多種名目的地方武裝,其抗擊緬甸中央政府的意志和行為,數十年來一直受到緬甸的海外流亡組織和一些西方力量至少是道義上的支持。

  一個與美歐國家關係開始改善的緬甸中央政府,未來如何與其境內的地方武裝互動,是維繫中國利益的重要一環。我們當然不能天真地認為政治外交層面受孤立程度降低的緬甸中央政府就必定意味著其國內這種曠日持久的中央和地方複雜關係的改善。評判美歐“重回緬甸”的態勢及其對中國的影響,一個重要的標識便是緬甸國內各種力量的磨合,是促進了還是惡化了緬甸與中國接壤地區的穩定和發展。 

在緬中資企業應借機提高競爭力

  其次,中國在緬甸有商業利益。這種利益是中國經濟國際化的一部分。“要致富,先修路”。這既是中國國內經濟建設的一個基本經驗,也是擴大中緬商業往來的自然性措施。一些中國學者和媒體把這些措施說成是把緬甸建成為中國面向南亞開放的“橋頭堡”。類似言辭,在中文的表述中僅是形象性的概括,卻在國際間引起了諸多不必要的地緣政治思維想象。殊不知,海運依然是國際貨物運輸符合商業邏輯的選擇,建成連接雲南和緬甸出海港口的道路,既有利於中國的產品輸出,也為緬甸產品、參與緬甸市場的外資產品出口提供了必要的載體。中資在緬甸的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也是緬甸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要硬件。

  由於受到美歐的全面制裁,緬甸與其傳統國際市場的聯繫在過去幾年受到了嚴重的制約。在此背景下,中資成了緬方的方便選項。在緬甸漫長的發展史上,今日中資存在的程度,只是一個大環境造成的例外。

  毋庸諱言,某些中資項目的立項,由於在整體經濟環境封閉的大背景下缺乏競爭,出現了“魚目混珠、泥沙俱下”的情形;加上中資經營者的國際形象公關經驗的缺失,以至於出現了花了錢、出了力,卻不討好的尷尬局面。

  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外資公司進入緬甸市場,是在結構性層面改善緬甸外資環境的正面發展。有競爭才能出現優勝劣汰。就像在任何一個國家的情形一樣,企業層面的競爭,實力來自公司本身的行業競爭力,政府外交的支撐,只是一種輔助性因素。

  維護和推動中方在緬甸的經濟利益,標識不是市場份額,而應該是通過參與緬甸的經濟發展而推動中資企業在境外經營的核心競爭力。對那些飽受緬甸社會非議的中資項目和行為(例如:賭博、色情;罔顧環境保護),中方應該本著“正人先正己”的原則,明確禁止、加大力度打擊。

  總體而言,緬甸外交情勢的變化,對中國的利益而言,不存在“非此即彼”式的質變。在政治層面,促成這種變化向有利於緬中邊境地區穩定方向的發展,是中國敦促其它國家以及緬甸一起努力的任務。在經濟層面,這個變化是提高中資企業“走出去”競爭力的契機。

 
相關鏈接:希拉里保證支持緬甸改革

  2011年12月02日02:36 齊魯晚報

  本報綜合新華社等消息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12月1日在緬甸首都內比都與緬甸總統吳登盛、外交部長吳溫納貌倫以及緬甸議會高級官員分別會談。希拉里表示,作為對緬甸改革的鼓勵,美國將支持向緬甸提供更多援助,啟動重新派遣駐緬大使的談判。希拉里11月30日抵達內比都,開始對緬甸為期3天的訪問,成為自1955年以來首名訪問緬甸的美國國務卿。

  緬甸總統:訪問具有歷史意義

  希拉里12月1日開始與緬甸領導層舉行首次實質性會談。

  在緬甸總統府,希拉里告訴吳登盛:“我今天來到這裡,是因為奧巴馬總統和我都為你和你的政府……感到鼓舞。”

  吳登盛在兩人閉門會談開始前說,希拉里的訪問將“具有歷史意義”,成為兩國關係的“新篇章”。

  日本共同社援引一名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11月30日的話報道,希拉里與吳登盛在會談中將討論緬甸近期採取的改革和開放措施、美國樂於今後看到發生的事情和準備做出何種回應。

  與吳登盛會面前,希拉里在緬甸外交部大樓與吳溫納貌倫會談。法新社援引一名隨行美國官員的話報道,兩人談及緬甸與朝鮮的關係。

  午餐結束後,希拉里前往緬甸聯邦議會大廈,與人民院議長吳瑞曼及其他議員會談。

  希拉里:將提供更多援助

  希拉里1日下午說,她與吳登盛及其他緬甸高級官員舉行“坦率、富有成效的”會談。“(吳登盛)總統告訴我,他希望以這些(改革)措施為基礎。”希拉里說,“我向他保證,這些改革得到我們的支持。”

  希拉里說,作為對緬甸改革的鼓勵,美國將支持向緬甸提供更多援助,啟動重新派遣駐緬大使的談判。

  20多年來,美國沒有向緬甸派駐大使,由相對較低級別的外交官主持使館事務。

  昂山素季:希望訪問刺激改革

  據最新消息,希拉里.克林頓1日晚與緬甸全國民主聯盟領導人昂山素季舉行私人會晤,並共進晚餐。這是二人首次面對面接觸。

  希拉里預計2日與昂山素季以及全國民主聯盟高級成員正式會談。

  昂山素季11月30日在仰光住所通過視頻電話參加美國首都華盛頓的一場會議。她通過電話告訴美國記者,她希望希拉里訪問能夠刺激緬甸繼續改革。“我希望國務卿的訪問將開啟朝著更好雙邊關係的道路。”她說。 



回應>> 中國外交部:支持緬改善外交

  希拉里.克林頓對緬甸的歷史性訪問引發種種猜測,有一種觀點認為,這是美國“圍堵”中國的又一策略。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馬克.托納11月30日重申,美國與緬甸的接觸並非針對中國。

  此前,有媒體引述白宮高級官員的話透露,美國在許多亞洲議題上都與中國保持密切對話,而在緬甸議題上,美國與中國有相當實質性的討論。該官員強調,美國將會在緬甸議題上與中國緊密合作,同時會持續與中國進行磋商。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近日表示,中方願意看到緬甸同西方有關國家在相互尊重基礎上加強接觸、改善關係,促進緬甸穩定與發展。

  觀點>> 美對緬政策為大棒加“新胡蘿蔔”

  分析人士認為,奧巴馬政府對緬甸實行的是大棒加“新胡蘿蔔”政策。美國政府對緬甸務實接觸新政策有幾層含義:一是接觸與制裁並重,二是接觸必須有實際效果,三是接觸將是一個長期、緩慢和漸進的過程。

  緬甸希望改善與美國的關係,促使美國能解除對其政治和經濟制裁,從而獲得更大的外部發展空間,改善民生。

  分析>> 希拉里訪緬意在評估改革誠意

  奧巴馬11月18日宣布派遣希拉里訪緬時說,他希望抓住“歷史機遇,明確表達,如果緬甸繼續沿著改革路線前行,將與美國形成新的關係”。

  美國官員說,希拉里訪問旨在評估緬甸政府政治和經濟改革的“誠意”。

  一些政治分析師在希拉里訪問前推斷,這次訪問可能最終導致美國解除對緬甸的制裁。不過,希拉里多次重申,現階段討論解除制裁為時尚早。

  背景>> 美緬關係20年間處於冰點

  從1988年9月18日緬甸軍隊接管國家政權後的20年裡,緬美關係一直處於比較緊張的非正常狀態。緬甸軍政府成立後,美國把駐緬使館降為代辦級,停止對緬提供經濟援助和禁毒援助,撤消給緬甸的貿易普惠制,對緬實行武器禁運,阻止國際金融機構向緬提供援助,不向緬高官及其家屬發放入境簽證。

  在克林頓和小布什政府時期,美國多次加強和延長對緬制裁,還強行在安理會表決緬甸問題決議草案,這使得緬美關係長期處於冰點。 

(徐美寶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ip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